菠蘿奶酥麵包006

又輪到"麵包"出場了,這次是菠蘿麵包夾著葡萄乾奶酥。

外型還蠻像的,但是吃起來並不像烘培坊賣的如此鬆軟,

而是酥酥脆脆的菠蘿皮,下次要再試試!

 

菠蘿麵包可說是台灣最普及的麵包口味,

也是每一家麵包店必備的人氣產品。

從沒有包餡料的陽春菠蘿,

到包了各樣餡料口味的菠蘿,

台灣幾乎沒有人不曾吃過菠蘿麵包。

 

菠蘿麵包物語

日本明治時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(西元1868年-西元1912年),開始販賣一種貌似紡錘狀的麵包,表皮帶有縱向直條紋,類似當今炸彈麵包的形狀,此為菠蘿麵包的始祖。推出後,造成日本消費者瘋狂採購的熱潮,也因此許多業者也紛紛投入研發的行列,麵包形狀也由長條紡錘狀演變成圓形,因為像極了日出的模樣,又取名sunrise。

大正時代(西元1922年-西元1926年),商人從西方引進了哈密瓜後,赫然發現sunrise格紋般的外觀跟哈密瓜極為相像,,也因為有日本麵包師父大膽地添加了真正的哈密瓜當餡料,並進而針對口味內餡與外皮,進行開發改良,因此菠蘿麵包也有了別稱:melonpan,此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。

臺灣在日據時代(西元1895年-西元1945年),傳入了許多日本食物與生活習慣,其中臺灣的麵包師父對於菠蘿麵包的口感及風味十分喜愛,試著將菠蘿麵包製作販售。由於臺灣菠蘿麵包的製作方式源自於日本,因此,麵包外型與風味皆與日本相似。但是,在作法上,臺灣與日本的方式仍有差異。臺灣早期的菠蘿麵包製作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使用模具,讓菠蘿麵包的表皮出現均勻的格子狀,另外一種則是讓菠蘿麵包在自然發酵的情況下,使表皮呈現自然龜裂的紋路,這兩種方式所製作出來的菠蘿麵包,表皮都酷似鳳梨的外表,也因此將此麵包命名為菠蘿麵包,並廣受臺灣民眾的歡迎。

  近20年來針對現代人多元化口味需求及花俏外觀設計之喜好,麵包師父們開始針對菠蘿麵包的外觀與內餡進行改變。首先將菠蘿外皮添加巧克力、葡萄乾及蔥花等口味,爾後,又將奶酥包入菠蘿麵包作為內餡,一時蔚為流行,也讓奶酥菠蘿麵包成為現今麵包店的必備人氣商品。西元1994年,業者突發奇想,將歐式丹麥麵包麵團加上菠蘿皮,製作出「丹麥菠蘿」,外皮酥脆內部鬆軟,深受消費者喜愛,造成一股搶購熱潮,期間業者也不斷發揮創意巧思,推出新口味的菠蘿麵包,如菠蘿吐司、鮪魚菠蘿、叉燒菠蘿……等,也都風行一時。

菠蘿麵包在台灣人的心目中幾乎是耳熟能詳人人皆知的麵包,在專業烘焙技術士乙級檢定中,也特別將菠蘿麵包列為指定檢定項目,可見菠蘿麵包之於烘倍的重要程度。菠蘿麵包特殊的口感,加上臺灣烘焙業者也不停的創新改良,菠蘿麵包為麵包店必定會販售的項目,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麵包!而其美味,不僅深受消費者們的喜歡,連日本知名卡通小叮噹的妹妹~小叮鈴,也把菠蘿麵包列舉為最喜愛的食物呢!

資料來源: http://linchugo.wordpress.com/2007/04/04/%E8%8F%A0%E8%98%BF%E7%9F%A5%E8%AD%98%E5%AD%B8%E5%A0%82/

 

菠蘿奶酥麵包001 菠蘿奶酥麵包007  

後記: 菠蘿皮脆脆的像餅乾似的,經過爬文後發現有人提到用高筋麵粉的皮較脆,用低筋麵粉較軟。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p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